1、“柘”字的正确读音、字形与结构
读音:“柘”字的正确读音为zhè,这是一个四声字,音调为去声。
字形:“柘”字为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是“石”字,虽然在此字中并不直接表示意义,但它是该字的声旁,用于提示读音。
结构:“柘”字由“木”和“石”两部分组成,是一个形声字。其中,“木”作为形旁,表示该字与树木相关;“石”作为声旁,提示了该字的读音。
2、“柘”字的字义解析
“柘”字在汉语中主要用来指代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这种树木的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可以喂蚕,根皮可入药,果实球形。其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此外,“柘”字还可以作为姓氏使用,在汉语中较为少见。
3、“柘”字的文化意蕴
“柘”字在文化中常被视为挺拔、标直、繁荣昌盛的象征。这与其作为贵重木料的特性有关,也与其在古代被用于制作弓箭、染黄等实用功能相关。
在古代,皇帝的龙袍常用柘黄所染,象征着皇家的尊严与权威。因此,“柘”字也具有一定的皇家色彩和尊贵寓意。
4、“柘”字取名的寓意
当“柘”字用于取名时,常寓意为挺拔、标直、繁荣昌盛等美好品质。这既体现了对个人的期望和祝愿,也体现了对家族或国家的繁荣和昌盛的祝愿。“柘”字还可以与其他字组合形成富有寓意的名字,如“柘光”(寓意光明磊落)、“柘宇”(寓意宇宙之大、胸怀宽广)等。
5、“柘”字古文献中的引用
《诗经》: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攘之剔之,其檿其柘”的诗句,描述了周部族在开拓过程中,铲除芜杂,修整树木的场景。这里的“柘”指的就是柘树。
《说文解字》:
《说文·木部》中提到“柘,桑也”,段玉裁注:“柘,柘桑也。各本无柘字,今补。山桑、柘桑,皆桑之属。”这说明柘树与桑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楚辞》:
《楚辞·招魂》中有“胹鳖炮羔,有柘浆些”的句子,这里的“柘浆”并非指柘树的汁液,而是指甘蔗汁。这可能是因为“柘”在古代有时也用来指代甘蔗,或者此处为借代用法。
《周礼》: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弓人取材以柘为上,说明柘木在古代被用作制作弓箭的优质材料。
《礼记》:
《礼记·月令》中提到“(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表明在古代,桑柘树是受到保护的,不得随意砍伐。
《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种桑柘》中详细记载了种植柘树的方法以及柘叶饲蚕的益处,指出柘叶饲蚕丝好,作琴瑟等弦,清鸣响彻,胜于凡丝远矣。
《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柘》中记载了柘树的形态、药用价值以及用途等,指出柘木色黄,故又名“黄金木”,材质密致坚硬,可制强弓;其叶饲蚕,取丝作琴瑟,清响胜常;根皮入药,有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
6、“柘”字四字词语
柘黄袍色:形容皇帝所穿的龙袍的颜色,柘黄即皇帝袍服之色,借指皇帝。
柘袖生香:形容女子衣袖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柘枝舞袖:形容舞姿优美,如同柘树的枝叶摇曳生姿。
柘弹连钱:形容柘树果实累累,如同连串的钱币,也用来比喻事物繁多、连续不断。
桑柘成荫:形容树木茂盛,形成浓密的树荫,通常用来形容乡村或田园的宁静和美好。
柘林秋晚:形容秋天的柘树林景色,通常带有一种萧瑟和凄美的氛围。
柘花满园:形容花园中柘花盛开,景色美丽动人。
柘桑茂盛:形容桑树和柘树生长茂盛,通常用来形容乡村或农田的生机勃勃。
我是谢老师,每天带你发现汉字秘密,感受文字魅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喜欢的你请点【赞】、【在看】和【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支持,感谢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