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户发现棉花刚上桃时棉花叶片颜色还很正,可进入8月后棉花叶片就开始发红了,发展到后来顶部几台果枝就落了,棉花有点片到大面积开始叶片发红,这样的情况对后期产量影响是很大的。有些技术员说这是因为缺钾引起的红叶茎枯病引起的,但很多农户在使用大量钾肥的情况下地里仍有红叶出现,也没见有什么改善的情况,今天农之道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红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
首先让我们看看红叶茎枯病是什么?
红叶茎枯病又称黄叶茎枯病或凋枯病,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普遍发生,遇干旱年份,其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超过其他棉花病害。病株维管束一般不变色,这是与棉花枯、黄萎病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其主要外观特点是棉花进入花期开始发病,到铃期开始出现点片发红,吐絮期或吐絮前期出现大片发红整株死亡的情况。从棉花叶片上看,叶片发黄或发红是从上而下(而枯黄萎病病叶是从下而上),由外而内,叶片开始失绿是从外缘向内,叶色也是由刚开始失绿,再变黄,最后由黄变成紫红,如果经常下地的农户可以用手捏一下发红的叶子,你会发现叶子会有噼啪的声音,叶片厚而脆。这样的情况危害就很严重了,过不了几天就会出现叶片枯落,茎秆顶部干焦,蕾铃大量脱落,只能结少数小铃,顶部三台左右的果枝基本没桃,铃变小等情况。
其次造成这种病害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一般把这种情况都归咎于红叶茎枯病,是缺钾造成的。但如果我们在从深入了解你会发现,缺钾只是个表面现象。我们来看一下钾肥在作物当中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传导和运输其它营养物质,棉花根系发育不良会造成吸收钾肥的量下降,从而造成携带微量元素能力下降,棉花叶片失绿和棉株体内缺失微量元素有很大关系。
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地上部份,但却很容易忽视土质情况及棉花根系发育情况。为什么叶片发红都是从花铃期开始,到铃期为发病盛期,吐絮前出现植株上部死亡的现象。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1、棉花自身发育特点,棉花根系进入盛花期后就进入了衰弱期,根系开始逐渐萎缩,有些品种特性里前期生长迅速,但后茎不促,根系萎缩的速度快,叶片发红出现的症状就会严重。2、有时我们还会发现就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土质情况表现也不相同,在土质板结、常年不轮作的土地上发病就会重。而在有机质含量好或刚开没两年的土地上基本没有出现这样的病症。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的食物,而土壤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一方面有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固定养分供根系吸收,另一方面微生物分泌的酶可以延长棉花根系的活力,增加吸收肥料时间。
展开全文
怎样才能防治这种红叶的情况呢?
总结一下:红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根系萎缩吸收养分能力变弱,根系活力降低后影响其吸收能力,很多肥料在土壤中不缺,但棉花吸收不进体内造成表现为缺钾引起的早衰如红叶茎枯病这样的症状。总体来说防治红叶出现就是防棉花早衰,防棉花早衰就是延长根系活力,延长根系活力就是要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下:
1、改良土壤
增加有机质是改良的基础,常年来的无机化肥使土壤变的板结、透气性差,连年种棉花使土壤中很多单一微量元素缺失,微量元素都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缺失后不补充就会出现营养不平衡,影响棉花生长。因此棉田需增加有机质及微量元素改变土壤理化性状。
2、选后发力强的棉种
棉花种子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有些是早发型棉种,有些是晚发型棉种,根系生长不同的棉种间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选种上应选整体生长稳健,从产量上表现上看就是稳产性好的棉种,从多年数据上可以看出是抗逆性强的棉种,也就是老乡们常说的“皮实”的种子。
3、练苗扎根
土壤板结还会影响棉花根系生长,棉花是直根系作物,如果主根扎不下去就会在后期加速萎缩,我们会发现有些病重的棉田很粗的棉株轻轻一拔就起来了,这就是根系太浅造成的。根据不同土质尽量延长进头水时间,让主根系扎根深,主根越深萎缩就会越慢。
4、加强中耕
中耕也能使根系下扎,增强土壤通透性,改良板结土壤,中耕要考虑土质及气候情况,如沙性大且风沙大的地区需谨慎。
5、水肥、化控促扎根
在水肥上与化控相结合,炼苗为主,苗期需控上部生长,促根系下扎,轻施苗肥,重施花铃肥,并且施肥时要氮、膦、钾结合施用,不可偏施单一肥料。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