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洞见父母 ,作者一叶
洞见父母.
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作者:一叶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
暑假,父母最头疼孩子什么问题?
不用多想,沉迷手机游戏一定排第一!
这几天,我们后台就有很多父母的吐槽:
“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整天就窝房间里玩游戏!”
“废寝忘食地玩手机,不上厕所不洗脸,饭都可以不吃!”
“一写作业就磨磨蹭蹭,一看手机就精神抖擞!”
“你敢没收,他们就暴跳如雷,跟你动手了,用跳楼威胁你。”
早前看过一则新闻,一个13岁的男孩,沉迷手机游戏。
一开始,孩子只是有点兴趣,偶尔和同学玩一玩。
渐渐地,儿子网瘾越来越大,开始厌学,不给手机就不上学
到后来,儿子甚至为了拿到手机,对妈妈动手,拿自杀或跳楼威胁。
最后,孩子被父母送到了医院治疗。
他说,只要没玩游戏,浑身不舒服,不知道能干什么。
有网瘾调研的数据显示: 初高学生网瘾比例占55%。
也就是说,10个网瘾,5个都是孩子!!
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
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
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当孩子沉迷手机,那我们做父母一定要反思。
为什么,孩子会对玩手机上瘾?
社交需求
接过一个咨询案例,一位妈妈求助。
12岁儿子没日没夜沉迷手机游戏,因为手机,儿子对她拳脚相向。
在咨询过程中,男孩却哭着吐露了心声:
“转学后,我没有一个朋友,同学嘲笑我是外地人。
教材完全不一样,成绩不好同学也看不起我!
可游戏里,网友都夸我打得好,不会瞧不起我。”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同伴关系就会逐渐上升为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缺失,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孤独感,连带着丧失价值感和归属感。
此时,比起父母,孩子更想和同龄人吐露心事与烦恼。
而手机作为便捷的社交媒介,自然会让孩子难以舍弃。
游戏依赖
即时反馈的奖励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一种物质——多巴胺。
作为“快乐素”,多巴胺带给孩子的是无与伦比的自信与成就感,一旦尝过这种甜头,就会念念不忘。
几乎所有手机游戏的设计,基本上都暗含了这一点。
比如,在学生群体最火的《王者荣耀》,孩子击杀对手、小怪,都可以获得大量金币和经验,击败敌人时,更会语音激励。
对抗情绪
家长本身对手机依赖较重,未能给孩子形成良好榜样。
在进行日常管教时,孩子内心不服气,对抗情绪回加重:“凭什么家长可以玩,我就必须学习。”
最后导致孩子更加抵触家长的话,报复性玩手机。
长期沉迷手机,对游戏上瘾,还会对孩子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思考以及创造能力减退
来自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还有罗伯特·J·琼维斯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他让几组5岁儿童做“画人物”,第一组是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二组是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三组是看电视时间和内容都不受限制的孩子画的。
对比中可以看出,沉迷电视的孩子,想象力、创造力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之前也有新闻报道,一位13岁男孩沉迷手机导致瘫痪、智力减退,此类消息更是为家长们敲响警钟。
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韩国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团队对两组人群的大脑进行了对比,一组是对手机及网络上瘾的人,另一组则是没有对手机及网络上瘾。
结果显示:“当边缘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或成瘾。”
因此,过度沉迷手机孩子的大脑会分泌出过多的γ-氨基丁酸,最终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作为父母,无法眼看着孩子的学业、生活,被手机的瘾一步步毁掉。
那,面对一个沉迷手机的孩子,我们还能怎么办?
推荐几个我们家真的使用过,且有效的方法。
这是我们全家人,通过好几次家庭会议,商量出来的方法!
1、大人、小孩,都要限制时间
“凭什么大人就能一直玩手机、刷短视频,小孩子就必须听话,这不公平!”
这是每个沉迷手机的孩子,都会生出的质疑。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有很多种理由去反驳孩子,比如,手机是我自己买的、我是成年人。
但教育,尤其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
要求孩子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父母做到了,孩子才会无话可说。
父母都做不到,就不要指望孩子言出必行了。
而且,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手机不仅在挤压孩子的时间,更在挤压我们大人的时间。
不妨和孩子一起,限制手机屏幕的使用时间,做好孩子的榜样。
对自己有信心、有决心的家长,可以试试这个办法,能提升孩子的配合度。
2、充分商量,才能定好规矩
定规矩最怕的就是,大人下命令,孩子去执行!
想要规则有效,一定要充分讨论,尊重孩子的意见!
之前,我们给娃定的手机使用时间是每天45分钟,娃一直嚷嚷“时间太短了”。
实话实话,也是和娃一起限制手机使用后,我才体会到“45分钟不够“,才体会到孩子的痛苦。
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小时,周六日一个半。
爸爸和妈妈,回家之后,每天使用一个半小时。
可能很多家长会说,这时间一下涨太多了!
我觉得家长适当的让步,会让孩子感受到胜利和尊重,有利无害。
比起被迫服从,孩子会更乐意遵守自己参与决策的约定。
当然,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也会灵活掌握。
比如,和朋友出去玩,可以申请多一些使用时间。
爸爸和我,有时候由于工作沟通,也会跟小叶子说明需要更多时间。
3、全家在一起,走出手机的世界
尹建莉曾说: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手机里不肯出来,那是因为手机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
孩子在现实世界里感觉不到价值和意义,就去手机世界里寻求。
我们家切身的体会就是,没了手机,晚上的时间一家三口都会在小区散步。
也会一家人,围坐客厅,各自看书,看电影。
被手机挤占的时间,重新回到了人身上,明显感觉,整个家都有爱在流动。
当然,也可以趁着放暑假,带孩子出去旅游,看看这个世界的广阔。
周末也可以去逛一逛文化宫、博物馆等,让孩子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想让孩子从手机中走出来,不是禁止就能起作用的。
毕竟,你禁不完这个世界的手机,找朋友,偷偷玩……
父母真正能做的,是去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内心需求。
以及,引导孩子,去看见丰盛的世界,帮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乐趣!
当孩子得到了足够的爱与陪伴,他们的内心足够丰盈,自然会把目光从屏幕中挪开。
宠粉福利来啦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选留言点赞排名(点赞数量需超过30)第一的读者,即可获得折叠晴雨伞(如上图示意)。
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同时满足关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众号;留言72小时内点赞数超过30;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
2.集赞统计截至发文到72小时,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
3.每月每人限领一次,数量有限,快来参与哦~
THE END
本文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放假了,我能玩手机吗”:三流放任、二流禁止、一流父母……》